明清明习俗
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
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
我们将迎来清明节气
春回大地 天朗气清
桃红柳绿 花开缤纷
清明
既是自然的节气点
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
在二十四节气中
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
只有清明
一杯杏花酒 满盏思故人
清明时节
和家人一起备上清酒
洒在故人面前
这一刻
除了对先人的思念
萦绕在你身边的还有温暖的亲情
但你可知道
清明节是怎么来的?
除了祭祀先人
清明节还有哪些讲究?
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,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。相传春秋时代,晋文公重耳流亡他国时有一次饿倒,大臣介子推从腿上割下肉烤给重耳吃。历尽艰辛后,晋文公封赏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,独忘了介子推。待人提起,晋文公内心十分不安,派人去请,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。晋文公寻山无果,听进了一个馊主意:放火烧山。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也没见介子推逃出来。火灭上山,赫然在一棵大柳树下,发现介子推和母亲竟抱树烧死了。
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便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不许民众开火煮饭,只能吃冷食、凉拌食品。第二年,晋文公前往柳树处祭奠介子推,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,晋文公便把这一天定为了“清明节”。
后来,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——上巳节的内容。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,主要风俗是踏青、祓禊(临河洗浴,以祈福消灾)。
约从唐代开始,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,在哀悼祖先之余,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。因此,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。宋元时期,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,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今天,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,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。这一天,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,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。因此,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,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。
清明
因天气物候而得名
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
将清明节分为三候
一候桐始华
清明来到,白桐花开
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
清香怡人
二候田鼠化为鹌
田鼠躲回洞穴,鸟儿出来活动
清明之日起,阳气渐盛
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
三候虹始见
清明时节
雨水增多
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则虹见
总的来说就是,在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,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,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。
每年阳历的4月4日、5日或6日,为清明节气的开始,它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,时交“仲春”与“暮春”之间。此时节,春光荡漾,草木发华。
今年,清明假期,柯城区以阴雨天气为主,最高气温维持在17度上下,请大家适当增添衣物。
具体天气预报
清明作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除了祭祀先人,各地还有插柳、踏青、放风筝等习俗。
祭拜与扫墓
扫墓,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(或前三天)寒食的习俗,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,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
踏青
又叫探春、寻春、郊游,就是脚踏青草,在郊野游玩,观赏春色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
荡秋千
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,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放风筝
每逢清明,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,夜间也放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植树
寒食过去,清明到来,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。先人的精神,当像山上的树木,是长青的;人的生命,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,在这春风中成长、向上。因此,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。
碰鸡蛋
每到清明,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,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,互相捏,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。因为不能吃热食,这个游戏就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。
种瓜点豆
一朝春醒,万物清明。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。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播撒种子,种下希望。
插柳
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。清明节,民间还有插柳的习俗,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预报天气,期盼风调雨顺。
历史上,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,在我国的传统习惯里,寒食节里不动灶火,只吃冷食。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相邻,民间渐渐把清明节和寒食节合二为一,因此清明节的食俗多与寒食有关。
青团
江南人喜欢把艾草和米粉混合做皮,包上馅料,做成扁圆形,上笼蒸熟。此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
桃花粥
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碗清甜可口的寒食粥,等到清明节当天与家人分享。起初是由杏仁、款冬花、旋覆花这三种食材加水熬制,去渣取汁,随后加入一些粳米,熬成软糯顺滑的寒食粥。后来,寒食粥又演变出了杨花粥、桃花粥等,清明前后桃花盛开,以花入粥是古有的习俗,且桃花有美容养颜的功效。
螺蛳
“清明螺,赛过鹅”,清明吃螺蛳是江浙人民的传统食俗,酱爆螺蛳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代表菜肴。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,叫“挑青”;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,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据说还能吓跑老鼠。
乌稔饭
在位于闽东的畲族聚居地,每逢清明前后,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,放入清水中煮沸,捞掉树叶,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,浸泡9小时后捞出,放在蒸煮笼里蒸煮,熟时即可食用。
中国传统医学认为,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。为适应这一物候节律,养生保健专家给出的建议大家,此时节,可适当晚睡早起,使神志随清气上升而怡然畅达。少食动风升阳、触发宿疾之物,常服疏散风热、养肝利胆、通经明目的菊花代茶饮等。
【衣】
多穿几件,有备无患
早春的街头,“短袖与棉袄齐飞”的情况并不少见。老人们常说,“春捂秋冻”。清明时节,时暖时寒、乍阴乍晴,因为早晚温差大,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,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,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,就会感到凉意了。这段时期,不妨采用“上薄下暖,薄厚搭配”的方式着装,最好多穿几件,有备无患。需要时,还可搭配帽子、围巾等小配件。
【食】
饮食宜清淡,少吃发物
清明时节,是哮喘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,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,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。所以,不宜食用“发”的食品,如羊肉、鸡等;可多食时令蔬菜,如韭菜、地瓜、白菜、萝卜、芋头、荠菜等。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。对形体肥胖者,须减少甜食,限制热量摄入。对老年高血压者,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,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。
【饮】
菊花茶养肝利胆 散冬季寒邪
清明时节,天气温暖、阳气生发,传统养生学认为,“春与肝相应”,因此春养肝常保健。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、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,不但可以养肝利胆、疏通经脉,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。
【睡】
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
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,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。要解决春困,多睡反而不是办法。因为一般情况下,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,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,使之处于抑制状态,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,无精打采。
其实,不妨经常开窗透气,使室内空气流通;增加户外活动,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;犯困时,闻一闻风油精、清凉油或花香,或撒一些花露水;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,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。
【动】
多活动,保持心情舒畅
从中医来说,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。因此,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,多到空气清新之处,如公园、树林、山坡等地慢走、打拳、做操,尽量多活动,使阳气增长有路。还要保持心情舒畅,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。
【防】
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
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,除了打喷嚏、流鼻涕、鼻塞、头疼,还伴有眼痒、流泪、鼻痒等症状,其实这不是感冒,可能是花粉症。专家建议,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;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,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、被单。
又是一年清明时
我们为逝去的亲人
献一束花 敬一杯酒
也向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尊严的英烈
牺牲在抗疫战场上的战士们
致敬
连日来,柯城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主题活动,一起来看看吧。
柯城区新世纪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“古韵遗风话清明、建党百年缅先烈”系列教育活动。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展文明祭祖、踏青、荡秋千、打羽毛球、踢毽子等活动,缅怀先祖烈士,亲近大自然、张扬生命活力。
白云街道新湖社区联合衢州口腔医院开展“以花寄思,缅怀先烈”活动。小朋友们与家长制作清明手工纸花,为逝去的先人送上一份祝福。
万田乡文景苑社区联合朗馨之家养护中心开展“小小清明果,浓浓敬老情”主题活动。家长、孩子和老人们一起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清明果,大家一齐品尝,共叙节日佳话。
新新街道三衢社区党总支联合首安卫士党支部、衢州市仲尼中学团委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开展“迎建党百年 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红色记忆”活动。学生代表现场朗诵诗篇,党员与团员代表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,新新街道8090宣讲员带领大家缅怀先烈,重温红色记忆。